|
【国美】黄松坚成石湾陶艺首在中国美术馆开个展大师 |
【guomei】2010-9-7发表: 黄松坚成石湾陶艺首在中国美术馆开个展大师 自1953年石湾公仔第一次亮相北京,掀起观赏热潮后,石湾公仔影响力逐渐势微,尤其是文革后,石湾陶艺在北京更是罕见。在广东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上周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松坚陶塑艺术展览在中 黄松坚成石湾陶艺首在中国美术馆开个展大师自1953年石湾公仔第一次亮相北京,掀起观赏热潮后,石湾公仔影响力逐渐势微,尤其是文革后,石湾陶艺在北京更是罕见。在广东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上周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松坚陶塑艺术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开展。黄松坚也因此成为石湾陶艺史上,首位在国家级美术殿堂举办个展的陶艺大师。 石湾陶艺是民窑更是国宝 黄松坚年届七旬,作为佛山石湾陶塑代表性大师之一,他此次携125件作品前往北京。除了为人们所熟知的作品《春夏秋冬》、钟馗系列外,为筹备此次展览,他还专门创作了新作《东方三圣》,孔子、老子和禅宗六祖的形象通过将石湾公仔与大雕塑的技法相融合,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带给观者崭新的感官享受。展览将持续到本月16日,陶艺展首日就吸引了3000多艺术爱好者慕名参观。 在参观了作品展后,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表示:“石湾公仔出自民窑,题材扎根传统元素,在传承与创新中,黄松坚的作品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观,是富有魅力的民间艺术,石湾陶艺是国宝。” “如果说景德镇瓷器是丝绸,石湾陶就是毛料,这些文化资产是这个信息时代最可宝贵的东西。”清华大学教授张守智告诉记者。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杨炳延有感而发说道,中国陶瓷在世界上有着特殊地位,佛山石湾陶艺又是中国陶瓷的三大产区之一,佛山的泥土养活了这里的艺术家,这块土地培育了这里的艺术家;石湾有它的泥土,石湾有它的特点。 从艺半个世纪始终坚持传承创新 “石湾公仔艺术到北京办展览。作为个人的艺术作品成就展,应该说是石湾佛山产区的第一位作者。”业界泰斗、清华大学教授张守智表示。在景德镇、德化、石湾三大产区的作品中,建国60年来反映当代时代生活题材的作品,最多的当属石湾,而黄松坚这样的佛山石湾创作群体,在陶艺作品反映时代生活方面走在了最前面。 黄松坚是最早将室外建筑石湾瓦脊的群塑、彩塑移植到室内的艺术大师,通过他的创新,传统的贴塑艺术从屋顶走下来,走进了当代人的案头桌上,从远观、仰望的艺术变成符合近观审美的新作品,并影响了一代人的创作。 因此,有专家认为,从一开始,黄松坚的个人艺术就包含着这样的积极创新。在从艺半个世纪以来,他的陶塑人物作品工意同彰,通过对雕、塑、捏、贴、捺、搓多种手法的纯熟运用,体现配釉单纯明净或变化多采的效果,创作出动静不同,情态各异而神韵生动的人物形象。 稿件二:延伸话题 有着“石湾瓦,甲天下”之誉的石湾,上世纪50、60年代曾经是中央工艺美院等前来学习的地方。改革开放后,石湾公仔的影响力在港澳、东南亚以及欧美等地发扬光大。但面临的新问题是,石湾公仔的影响力如何重新跨越长江?如何让石湾公仔突破专业收藏家的范畴,进而为更多的公众所了解、认知? 从探讨大师作品,到探讨石湾公仔的整体影响力和未来发展,正如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杨炳延的有感而发,中国陶瓷在世界上有着特殊地位,佛山石湾陶艺又是中国陶瓷的三大产区之一,佛山的泥土养活了这里的艺术家,这块土地培育了这里的艺术家。黄松坚陶塑艺术展览开幕的当天上午,来自全国的20多位专家和大师研讨了黄松坚作品,他们针对石湾公仔的影响力、陶艺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大师资源和使命等,纷纷表达精彩观点。 观点一 谈石湾产区反映当代生活题材比较多 业界泰斗张守智先生认为,中国近现代陶瓷雕塑的三大领域分别是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和大家俗称的石湾公仔。佛山陶塑是高温陶塑,是以颜色釉的艺术语言来表现陶瓷雕塑的特殊门类。他特别强调石湾雕塑、石湾公仔在当代国内外的影响力尤其是海外华侨华人中的影响力可谓无人不知。 “如果说景德镇和德化是丝绸,那我们石湾的材质就是毛料的,都是非常好的中国传统文化。而这些充分体现了本土文化特征的无形资产,都是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最可宝贵的东西。”他认为,在三个产区的作品中,60年来反映当代时代生活题材的作品,最多的当属佛山石湾。改革开放后的30年,佛山建立了三座陶瓷雕塑博物馆,广东省、佛山市以至于石湾街道都非常重视中国传统陶瓷雕塑文化。 谈及石湾公仔与北京的情缘,他回忆说,“文革”前,石湾雕塑在北京的影响力很大,当时的工艺美术服务部是由文化系统负责,进北京的陶瓷雕塑中石湾占的比例很大,包括石湾的微塑在北京很多很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文革”前。在“文革”后就出现一种新情况,北京所有的大百货公司比如餐具柜台、陶瓷雕塑柜台等,都不再愿意经营这些东西,石湾陶艺来到北京的就比较少了。事实上,佛山石湾公仔与岭南文化密切相关,佛山陶塑近年来向海外的拓展面较大,在东南亚、欧洲等地华人界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景德镇瓷器。 观点二 谈传统与创新深切把握传统而有创新成就 “传统的作风和现代创新的关系,这是一直困扰着当代中国艺术创作的老问题,也是没有非常解决好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个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吕品田在发言中,通过分析黄松坚的作品,阐述了他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认识。 他说,黄松坚先生非常好地把握了传统作风和现代创新的关系。佛山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传统的陶瓷产地,比如在造型的处理上,佛山陶塑是从其当地的原材料泥料中生长出来,材料高度的可塑性使得佛山陶塑有着很强的塑造性,这种塑造性可以深入地刻画人物表情、细节。 这种传统在一些佛山陶塑大师的身上很鲜明地保持着,而黄松坚更是把这种塑造性发挥到了极致。吕品田认为,正是对传统的深入把握,构成了黄松坚创作的基本立场和核心价值。不论是在借鉴学院风格还是回归中国传统的写意手法,他都把握住了这个核心价值,才会在创作中一路探索,一路创新。 恪守传统一派,但又以现代视野创新有度,黄松坚的创新非常贴合佛山的陶塑传统,相比目前所谓现代创新的某些违背材料、违背工艺的过渡创新,石湾陶艺值得我们去发掘和学习。 观点三 谈大师资源与大师使命突破从创作室走进收藏室的命运 北京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唐克美在发言中,直指大师资源与大师使命的问题。从参观黄松坚作品展中受到触动。她说,本着保护人才、保护技艺的初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已经评了五届。不过,很长时间以来,中国为什么要评工艺美术大师,大师评出来以后又为了什么?这些问题的回答似乎有些模糊。 她认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千百万工艺美术队伍当中的精英、佼佼者,他们应该是工艺美术大师当中的先锋人物,是旗手,他们应该用自己的学识,自己的情操,自己的作品去引导工艺美术的发展。 “现在像黄松坚老师这样的展览太少了。”其中一个事实是,现在许多大师的作品创作出来以后,就从创作室直接进了收藏家的手中,社会大众不能了解它们,不能欣赏它们。“工艺美术美好的形象,应该让社会、让更多的人来了解。” 她呼吁,各地各部门应通力合作,为这些大师们在中国美术馆、今后的中国工艺美术馆有计划地举办展览,形成宣传的持续性和影响力,也让大师们看到自己在整个艺术发展当中的责任与使命。“我们的大师应该创造经典作品,经典作品是不过时的,甚至我们大师应该是去创造艺术的永恒,这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英应该的责任,也是我们的期望。” 稿三清华大学教授张守智深情回忆: 1953年石湾公仔第一次上京 历经“文革”风雨至今完好保留 我第一次见到石湾公仔是1953年。当时文化部在太庙举办第一届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展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举办陶瓷艺术专题展览。通过时任广州市市长的朱光先生等的引荐,石湾陶瓷雕塑进入了北京。当时,石湾公仔在北京引起的反响非常大,以至于中央美术学院的雕塑系老师每年都会一段时间带着学生到产区和生产相结合,创作新作品。 1953年当时的展览结束后,展品由文化部交给中央美院,中央美院交给工艺美术系保留,最后放在了中央工艺美院的资料室保留(中央工艺美院后来并入清华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破四旧”时我们象征性地砸了一个石膏像,从而在整个“文革”中保全了所有文物,包括绘画和工艺品,我们石湾的公仔雕塑一件都没有损失。 国美guomei相关"黄松坚成石湾陶艺首在中国美术馆开个展大师"就介绍到这里,如果对于国美这方面有更多兴趣请多方了解,谢谢对国美guomei的支持,对于黄松坚成石湾陶艺首在中国美术馆开个展大师有建议可以及时向我们反馈。 |